blog-image

央视新一届主持人大赛终于定档,此前已预热两年,网友期待值拉满

近日,随着央视文艺的一声“OK”官宣,网友期待已久的2025年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(新闻主播季)》终于要开播了。然而本届主持人大赛距离上一届才过去两年时间,这种前所未有的频率折射出媒体变革时代,央视对新闻主持人才的渴求。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边界日益模糊的今天,这场聚焦新闻主播的专业赛事,恰似一场及时雨,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期待。

定档时间的安排耐人寻味。与2023年12月24日落下帷幕的上届大赛相比,此次新闻主播季的启动仅间隔一年半,打破了央视主持人大赛历来三至五年一届的惯例。这种"反常"背后,实则是媒体生态剧变下的必然选择。在信息传播速度以秒计算的今天,新闻主播不再只是字正腔圆的播报者,更需要具备即时判断、深度解读和全媒体表达的综合能力。央视以"新闻主播季"的精准定位,回应了行业对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的急切需求,也暗示着传统新闻播报模式正在经历的深刻转型。

特意为新闻主播设置"新闻主播季",也是央视主持人大赛前所未有的。历届大赛惯常分为新闻类和文艺类两大赛道,而此次特别标注的"新闻主播季",不仅是对节目内容的明确界定,更是对新闻播音专业性的强化宣示。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,"新闻主播"这一职业身份需要被重新定义和彰显。通过聚焦新闻领域,大赛或许意在挖掘既能坚守新闻专业主义,又能适应融媒传播的复合型人才。这种细分领域的深耕,反映了央视在媒体融合大潮中对新闻本位的坚守与创新。

评委阵容的悬念始终是大赛前最引人瞩目的焦点。虽然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具体名单,但基于新闻主播季的专业定位,评委席极有可能出现三类代表性人物:一是如康辉、海霞这样的央视新闻标杆,他们代表着新闻播音的艺术高度和专业标准;二是白岩松、敬一丹等以深度评论见长的资深新闻人,体现对新闻思考力的重视;三是来自新媒体平台的优秀新闻创作者,为传统新闻播报注入跨界思维。这样多元构成的评委团,将向参赛者传递一个明确信号:优秀的新闻主播需要兼具播报基本功、新闻判断力和融媒适应力。

对新一代新闻主播的期待,实则是对未来新闻传播样态的想象。在5G、AI技术重塑传播格局的2025年,观众期待的早已不仅是字正腔圆的外在表现。首先,新闻主播需要建立强大的内容消化能力,能够将复杂信息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解读;其次,跨平台传播能力不可或缺,同一新闻内容在不同媒介形态下的差异化表达将成为标配技能;更重要的是真实感的建立,在"后真相"时代,主播的人格魅力和可信度往往决定着新闻的传播效果。这些期待,都将通过大赛设置的环节和评分标准得到回应和引导。

回望2023届大赛涌现的杨旭、刘心悦等新秀,他们在央视平台的快速成长已经证明了这类赛事的人才孵化价值。新闻主播季的适时推出,将进一步优化主持人培养机制,缩短学院教育与实际岗位需求的距离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大赛很可能成为观察央视新闻主播梯队建设的重要窗口——哪些特质的新人将获得青睐?央视新闻风格的未来走向如何?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在比赛中初现端倪。

当央视文艺发出"这一声'OK'"时,它既是对筹备工作就绪的确认,也是对新闻播音事业未来的乐观期许。在信息过载却质量参差不齐的当下,专业新闻主播的价值不是被削弱了,而是被重新定义了。2025央视主持人大赛新闻季的开启,恰逢中国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阶段,它承载的不仅是选拔人才的单一功能,更是引领新闻传播专业标准、探索主流媒体话语方式创新的重要契机。

*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