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多家外媒争相报道,法国当地时间 7 月 10 日下午,巴黎十八区一栋居民楼内发生一起令人痛心的坠楼事件。一名男子从 8 楼的阳台意外坠落,当场失去生命体征。经过警方现场核实身份,死者正是在欧洲喜剧界颇具名气的华人演员布海敏(Bun Hay Mean),年仅 43 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。
作为横跨英法两国的喜剧表演者,布海敏的人生轨迹充满了多元文化的印记。他的父亲是中国移民,母亲来自柬埔寨,1977 年,为了躲避战乱,父母带着年幼的他离开柬埔寨,辗转定居英国。在伦敦的多元文化社区里长大的布海敏,从小就对语言和表演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度,街头巷尾的市井百态、不同族裔的交流碰撞,都成了他日后创作的灵感源泉。
最初,他只是在伦敦街头的咖啡厅里做兼职时,偶然被舞台上的单口喜剧表演吸引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他拿起话筒站在临时搭起的小舞台上,用带着英伦腔的中文和法语混搭段子,讲述身边的趣事,没想到竟收获了满堂彩。那段在咖啡厅表演的日子,虽然没有聚光灯和专业设备,却让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,也积累了第一批忠实观众。
2011 年,布海敏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。他凭借独特的喜剧风格,被电影《大厨》的导演看中,在片中客串了一名风趣幽默的餐厅服务员。虽然戏份不多,但他用短短几分钟的表演,将角色的市井气与喜感展现得淋漓尽致,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。此后,他又受邀参演喜剧片《中国大战罗马帝国》,在片中挑战反派角色 —— 一个说着蹩脚拉丁语的东方商人,其夸张的肢体语言和精准的台词节奏,成为影片中极具记忆点的片段,也让他在欧洲影视圈崭露头角。
真正让布海敏声名鹊起的,是 2014 年那场名为 “搞笑华人之传奇” 的个人脱口秀巡演。彼时,欧洲社会对亚裔的刻板印象仍根深蒂固,他以自身经历为蓝本,用犀利又不失温情的方式,吐槽亚裔在就业、社交中遭遇的各种歧视:“当我走进奢侈品店,店员总会问我是不是来旅游的;当我说我是英国长大的,他们又会瞪大眼睛说‘可你看起来不像’”。这些戳中痛点的内容,不仅让亚裔观众产生强烈共鸣,也让更多非亚裔群体开始关注种族歧视问题。这场巡演在伦敦、巴黎、柏林等 12 个城市接连上演,场场座无虚席,布海敏也由此成为欧洲喜剧界不容忽视的亚裔面孔。
布海敏的经纪公司在 7 月 11 日凌晨发布官方声明,证实了他的死讯。声明中提到,布海敏于周四傍晚在巴黎的住所坠亡,事发时他正准备为次日的巡演做最后的台词梳理。据现场目击者回忆,当时曾听到阳台传来轻微的物品掉落声,随后便是一声闷响。警方到场后,在阳台排水沟内发现了一部屏幕碎裂的手机,旁边散落着一个陶瓷烟灰缸,正是布海敏常用的那款。经过法医初步鉴定和现场勘查,排除外力介入痕迹,确认无他杀可能。
负责此案的巴黎警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从现场情况判断,死者很可能是在试图捡拾掉落的手机时,因阳台边缘湿滑不慎失足。我们在栏杆上发现了一处新鲜的擦痕,与他手掌的磨损痕迹吻合。”
关于布海敏的健康状况,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。去年 6 月,他在里昂的一场演出中突然晕倒,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。当时经纪人仅对外透露 “是过度劳累导致的身体透支”,布海敏本人在出院后也未回应具体病情,只是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张病床照,配文 “短暂充电,很快回来”。
而在今年 1 月接受《尼斯晚报》专访时,布海敏首次公开谈及心理状态。他坦言:“有段时间我站在舞台上,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,却感觉自己像在孤岛。那些搞笑的段子背后,藏着很多个失眠的夜晚。” 他透露那段低谷期持续了近一年,期间不得不暂停所有工作接受专业治疗,“医生说我需要学会和自己和解,现在我做到了,能用笑声把经历讲出来,就是最好的证明。” 这番言论让不少网友猜测他可能曾受抑郁症困扰,而他最新脱口秀《重生》的主题,更被解读为与这段经历相关 —— 在节目中,他用 “把眼泪熬成段子” 来形容那段时光,台下掌声持续了整整三分钟。
尽管警方已初步定性为意外,但这一消息仍让全球粉丝悲痛不已。布海敏原定 7 月 11 日在巴黎拉维莱特剧院开启的巡演,是他今年规划的 30 场欧洲巡演的首站,门票早在三个月前就已售罄。主办方在 11 日上午开通了全额退款通道,同时宣布将保留部分场次作为纪念演出,邀请业内好友共同回顾他的经典作品。
布海敏的家人在得知消息后,已从伦敦和金边陆续抵达巴黎。他的妹妹在机场被媒体围堵时,泣不成声地说:“哥哥上周还在视频里跟我们说,这次巡演结束就带大家去柬埔寨老家看看,没想到……” 目前,家人已委托律师处理后事,预计下周将举行私人悼念仪式。
从咖啡厅的临时舞台到欧洲各大剧院的聚光灯下,布海敏用二十多年的时间,将亚裔的故事写进喜剧,用笑声撕开社会偏见的裂缝。如今这位总把快乐带给别人的喜剧人骤然离去,留给世界的除了无尽惋惜,还有那些值得被永远铭记的笑声。愿他在另一个世界,依然能笑着发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