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-image

朋友们,看到林志炫在《歌手 2025》爆冷垫底,是不是和我一样感觉心里空落落的?他可是三度参赛的实力唱将呀,这舞台经验得多丰富,唱功更是没得说。这次的《悟空》明明改编得很用心,偏音乐剧风格,整个舞台更像一场叙事,现场看应该很震撼才对呀。

这是观众审美出了问题吗?还是音乐风格太小众了呢?我觉得啊,可能是因为这种偏音乐剧的改编,对于大众来说接受起来有点难度,而且音乐剧需要观众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情节和情感,现场观看的人可能还没完全进入状态呢。不过林志炫自己对表演挺满意的,他对热搜 “二手玫瑰快从林志炫身上下来” 还作出回应,说有很多文化考量,那大家觉得他这样的坚持是值得尊重还是有点 “自说自话” 呢?

音乐风格,谁来定义高低?

《歌手》舞台上音乐风格多得让人眼花缭乱。单依纯夺冠,大家都说是实至名归,她的风格更主流、更易被大众接受。那是不是就说明小众的、有文化深度的音乐就没市场呢?林志炫的歌迷肯定不这么想呀。每种音乐都有自己的天地,就像有人喜欢甜品,有人偏爱青菜,这哪能说谁好谁坏呢。

但在这个舞台上,投票就代表着一种选择,是不是反映出当下音乐审美的一种主流趋势呢?是不是也该让更多人去了解那些小众音乐的魅力呢?不然以后的《歌手》舞台上,大家都只选 “安全牌” 的歌,那节目不就失去该有的多元性了。我们要不要给各种风格的音乐多一点包容和耐心呢?

林志炫的坚持,到底值不值?

林志炫说只要还能在《歌手》舞台上,就会接着用喜爱的形式呈现喜欢的歌。他这份热爱很打动人,但这样的坚持真的能被看见吗?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,实力被埋没的例子还少吗?

他的粉丝肯定觉得值,先不论成绩,每一次表演都是一次音乐的享受。可是对于节目效果来说,是不是有点 “叫好不叫座” 呀?那是不是就说明音乐人的好坏不能只靠舞台成绩衡量呢?

我们观众是不是也应该去发现那些在角落里认真唱歌的人呢?林志炫的这份坚持,就像一束光照进音乐的深海,哪怕没掀起巨大波浪,也照亮了一片世界。音乐的初心或许就在这份坚持里,不是为了名次,而是为了爱。

单依纯的夺冠是大众认可,林志炫的爆冷是小众坚守。《歌手 2025》,让我们看到音乐的千姿百态。正如那句金句所说:“音乐不是谁唱得最复杂的歌,而是谁能让听众记得住旋律、记得住情感。” 希望以后的舞台能让各种音乐都有绽放的土壤,让每一份热爱都不被辜负。

*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