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4日刊| 总第3956期
今年五一档电影票房之争已分高下,冠军无疑是《水饺皇后》。
这部电影给电影市场带来两重惊喜。第一个惊喜是,不演喜剧的马丽成了国产电影史上第一位“创业大女主”,而且这次没有沈腾。第二个惊喜是,曾经拍摄过《无间道》系列的香港导演刘伟强,拍摄了一部横跨内地和香港的女企业家为主人公的传记电影。
《水饺皇后》根据真实人物——“湾仔码头”品牌创始人臧健和的真实经历改编。
电影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臧健和(马丽 饰)女士意外滞留香港,她从一天打三份工养活两个女儿,到以家传北方水饺起家,在湾仔码头把水饺卖到风生水起,逐渐成为实现跨国合作的知名女企业家,一步步逆袭人生。
总体来看,由《水饺皇后》领头的五一档,不太景气。对比去年五一档的票房前三名《陌路狂花钱》(7.81亿)、《九龙城寨之围城》(6.85亿)、《维和防暴队》(5.11亿),上映5天收获1.56亿、猫眼专业版预测总票房为3.87亿的《水饺皇后》并不算爆。
紧随其后的新片《猎金·游戏》《雷霆特攻队》《人生开门红》截至5月4日,票房分别是9457万、6688万、5525万票房。原本被认为有可能成为黑马的《大风杀》仅收获2225万票房。
由于存在真实性和娱乐性的天然矛盾,传记类电影在创作上受到诸多限制,票房也通常不在第一梯队。《水饺皇后》能领跑五一档,已属不易。
目前看来,围绕在《水饺皇后》周遭的话题性和价值感,大于票房和艺术性。例如“女性创业题材”、没有沈腾做男主的马丽独当一面、女性题材票房之间的PK等等话题,更胜于对其剧情的讨论。
找马丽来演臧健和,电影就成功了一半
作为一部传记电影,《水饺皇后》最重要的一环,是塑造一个令人信服的女主角。
电影选择马丽是正确的。首先,是马丽外形的可信度。无论是臧健和的女儿,还是年轻时曾见过臧健和本人的演员惠英红,都认证了马丽与真实版“水饺皇后”在外貌上的相似。
其次,是马丽的脸和她的表演方式,代表了中国传统式吃苦耐劳型母亲,也是高年龄层受众最容易有代入感、共鸣感的女性类型,用一句网感用语来形容就是“大地之母”。
此前,《夏洛特烦恼》中为了喜欢的人仗义出手的女同学,《第二十条》《抓娃娃》中为孩子操碎心的母亲,都是马丽的经典角色。
这些银幕形象的叠加,建立起了马丽与观众最长久且牢固的默契。拍摄这部电影之前,马丽早已从“千场话剧女王”成功转换赛道,成为头部电影女演员,并获得“200亿票房女演员”“百花影后”等头衔。
总之,马丽长了张人们想让她创业成功、并觉得她能创业成功的脸。
说回电影内容。看完了整部电影,印象最深刻的有三层信息:臧健和与女儿们的眼泪、八十年代香港的市井景观,以及电影对臧健和贵人群像的塑造。
有人说,喜剧演员演悲剧是一种“降维打击”。这话虽然夸张,但也算在《活着》之葛优、《落叶归根》之赵本山身上得到了印证。在这里,“悲剧”其实可以改为“苦情剧”,《水饺皇后》用了大量笔墨去描述臧健和吃过的苦。
电影中的臧健和是孝顺的女儿、负责的母亲和有骨气的妻子,面对丈夫和婆婆对其远赴泰国做妾的通知,她果断拒绝;即使打三份工、摔伤进医院,也要让两个女儿体面地活着;在种种苦难之下,臧健和仍然坚持不领救济金、每个月给母亲寄生活费。
这妥妥的大女主性格特质,也为其后期的创业打下了基础。
八十年代的香港寸土寸金,同时也鱼龙混杂,香港导演最擅长展现这种动荡且充满生机的底层生态。电影中,落魄且暴躁的太子爷、面冷心善的女房东,在不同场所工作的年轻小姐,都是臧健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。
与臧健和共同在湾仔码头摆摊的小摊贩,一遇到警察就四散奔逃。摊贩之间其实是有竞争关系的,而警察驱散“阻道”的摊贩是职责所在,但他们随时可以成为臧健和的贵人。早期实业家的敏锐嗅觉和决断力在臧健和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前不久凭借《周处除三害》中“香港仔”出圈的金像奖最佳男配角获得者袁富华,此次又在电影中大放异彩。由他饰演的糖水伯也成了《水饺皇后》中的关键催泪点。
市井群像则由王祖蓝、薛凯琪、谢天华这些香港熟面孔组成。电影按照时间线让他们逐个登场,成为女主角创业途中的星星点点。
导演刘伟强从20多年前的《古惑仔》《无间道》系列,擅长呈现香港黑帮的江湖义气、市井生态及警匪斗法,到近年的《中国机长》《中国医生》带有行业背景 主旋律色彩,形成两个阶段的分野。《水饺皇后》恰好是结合了两个时期特点的产物,既有浓郁港味,也有时下内地观众青睐的“大女主”叙事。
只不过,一些煽情情节和过多的回忆闪回,打乱了电影的叙事节奏和流畅性,使得电影不时闪现出上价值的生硬感,算是在影院陪观众“包饺子”。好在导演轻快、利落的叙事习惯让一部大信息量的电影看起来并不费劲。
女性创业只能苦情不能喜剧?
电影开场的前十分钟,想必不少想看马丽的喜剧的观众会有点失望。《水饺皇后》并没有用喜剧元素来冲淡臧健和创业前期艰苦、压抑的剧情,也没有用特殊情节来突出人物的跳跃性和传奇性,而是采用了一板一眼的温情现实主义手法,浓缩呈现了一个女人白手起家的过程。
整部电影不强调视听语言,对于大女主逆袭爽感的渲染也不多,纪实感强。80年代香港的市井景观和烟火气,是其中最能增加故事感的一环。臧健和的韧劲、机敏、果敢,底层小人物之间的互助是电影最动人的部分。
《水饺皇后》选择了这条中规中矩的路线,虽然称不上多么精彩,却也是相对合适的路线。相比男性创业题材有大开大合和天马行空的空间,女性创业题材会天然受到不少限制。
毕竟,电影中的臧健和既不能像《中国合伙人》中的男性们在酒桌上拼酒谈生意,喝到醉醺醺时顺便把合同签了;也不能像《奇迹·笨小孩》中的男主般遇到不平事,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;如果走《一点就到家》的中二喜剧风,也会不符合时代背景,显得不伦不类。
就连感情戏,也是点到为止。朱亚文饰演的祖籍山东的香港警察华哥,与女房东红姐(惠英红 饰)、糖水伯(袁富华 饰)的戏份相差无几,同属于臧健和创业路上的贵人。
全片关于华哥与女主的情感流动的部分只有两处。一处是华哥邀请臧健和一起去加拿大生活,臧健和没有牵住华哥伸来的手,成年人的沉默往往心照不宣。
另一处是在饭桌上,臧健和敬酒时的一句“祝你幸福”,华哥的回复是“祝你大展宏图”,也算是给两人之间画上了句号。
余华在《女人的胜利》中写道,“靠自己爬起来的女人,表面都非常客气和善,但实际上再也没有人能走进她的内心。她们不再相信任何人,不再依赖任何人,唯有好好活着,认真做事,努力赚钱才最重要。”
这句现代性十足的观察,暗合了每个时代里“成为老板娘的女人”的人生境遇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
总之,抛开煽情情节与视听效果等种种遗憾,《水饺皇后》仍旧是一部内地市场上不可多得的电影。
现如今,能不靠噱头、认认真真拍一部“女性 创业片”的电影主创,似乎不多。改革开放至今47年,有这么多女性创业者前赴后继,银幕上呈现出来的却寥寥无几。
也许,拍出《风吹半夏》的导演傅东育可以一试?
【文/无花果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