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-image

4月21日晚间,电视剧《借命而生》播出第8集内容。在这一集的开局内容当中,孙永红结婚。结婚对象,便是厂长家的公子。我前边的剧评文章已经说了,这部《借命而生》,陆川等人并不局限于讲一个犯罪悬疑故事,而是通过这个故事,来讲特定时代的故事,特定时代的人们生存境遇问题。

对于孙永红必然嫁给厂长公子这件事情,我在前一日的剧评文章当中已经预料到。在父母被下岗,自己被下岗的时候,孙永红别无选择。其实,站在水坝桥上,想要跳桥而不得的孙永红,已经把一切事情都想明白了。在穷苦的家庭生存境遇面前,女性从来不是女性自己的。她们,被迫把婚姻当作自己和自己家庭的第二次投胎。

对于孙永红而言,她在水坝桥上等待的,其实就是厂长公子的尽快到来。这是她唯一的出路。对于那一刻的孙永红而言,她可以壮烈,可以纵身而下。但是,她不是她自己的。越是贫苦的家庭艰难长大的女孩子,越是被灌输这个所谓的道理。女孩子的身体不是自己的,女孩子的灵魂也不是自己的,她们时刻准备着,被用婚姻的方式,进行交换。

所以,孙永红用婚姻交换来的,便是自己的父母和一家子的弟弟妹妹们,可以得到厂长家的庇护了。这一家子人,就不必下岗了。不下岗,就意味着有一口饭吃,即便是这口饭可能吃的不够好,甚至于不够饱。孙永红面对这种生存窘境,也不得不承认,她的肉体和灵魂,都不是她自己的,她需要用自己的肉体与灵魂,打包起来,换取自己和一家子人的生存资料。而厂长家的公子,则是最佳选择。

《借命而生》讲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故事。但女性的这种悲剧命运,一直延续到了新千年之后。而且,这种延续,已经到了司空见惯、虱子多了不痒的程度。越是到了当下,大量女性们的人生观越是发生了适应时代式的畸形变化——大家开始认同,嫁给黄世仁,反倒是最好的选择,并且主动寻找黄世仁。越来越多的孙永红们,开始主动寻找厂长家的公子。被迫性,变为了主动性。

爱情,本来是和晚熟相互对应的。而如今,越来越多的青年女性们进入到了爱情的早熟状态,从被迫,转为主动,开始寻觅各类公子。这似乎更像是一种认清形势、拒绝挣扎的后现代手法了。婚姻是女性的第二次投胎,竟然成了一个被普遍认同的理念,并且这个理念,正在指导着广大的青年女性群体们。如果说《借命而生》当中的孙永红还是被迫的话,那新时代,我们已经成了主动式地迎合。

其实,在《借命而生》这部剧作当中,叙事层面上,还是保持着莫大的克制的。比如说,剧作并未正面展现孙永红父母的故事,尤其是没有展示孙永红父母在闺女婚姻这件事情上的态度。陆川导演显然是懂悲剧的。我们不妨大胆设想,孙永红的父母,在闺女的婚姻当中,是一直沉默不语的吗?他们会必然充当什么角色呢?您的想法,肯定和我的想法相同——孙永红的父母,会劝她认命,劝她厂长家的公子才是最好的选择,劝她为弟弟妹妹们考虑一下等等。

陆川导演为什么不去展示孙永红的父母呢?因为出现这样的父母之后,这个婚姻悲剧,已经不是悲剧,更像是荒诞喜剧了。当我们认真观察生活的时候,便会发现,近乎所有的悲剧,最终都酿成了荒诞喜剧的成分。所有孙永红的父母,最终都充当了悲剧生活的丑角,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演,来实现了更多的荒诞性,更多的喜剧感。《借命而生》不需要丑角,它只需要悲剧性。

但生活,不是纯然的悲剧。真正的生活本身,把大量悲剧最终都溶解为了荒诞喜剧。现实生活当中的孙永红们,可以更为轻松地说服自己,可以更为轻松地进入到崭新的生活当中来。我们每一个人,又何尝不是孙永红呢?如果说阿Q和祥林嫂,还时不时想一想悲苦的话,我们可能连他们都不如,我们不去思考悲苦,我们在蝇营狗苟的氛围当中,沉醉了自己。(文/马庆云)

*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