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-image

4月18日晚间,《天赐的声音》第六季的首期节目,在浙江卫视播出。基于首期内容来看,这一季和往季的区别不大,但点评嘉宾们更为温和了。首期节目当中,最大的亮点,应该是王睿卓和吉克隽逸联合演唱《大山》这首歌曲。这次演唱,实现了隔空对战,并且实现了《天赐的声音》第六季对于浙台原创音乐综艺《有歌》的无缝对接。

在《有歌2024》的舞台上,王睿卓凭借《大山》这首原创歌曲,赢得了很多歌迷们的认可。这首歌曲也迅速红遍了互联网,成为很多音乐综艺节目当中被歌手们争相演唱的歌曲作品之一。比如,在《乘风2025》的舞台上,黄英、李晟和叶童三位小姐姐、大姐姐,便一起合作了《大山》这首歌曲。

而在《天赐的声音》第六季的首期舞台上,王睿卓和吉克隽逸再次联合演唱改编之后的《大山》,实现了一次浙台综艺的有效承接。浙江卫视《有歌2024》因为原创性,而赢得了很多歌迷的认可。这台综艺当中,也产生了大量的原创歌曲,成为流行曲目。这一次,同样是浙江卫视的舞台上,《大山》再次唱响《天赐的声音》,无疑是让很多浙台的忠实观众们高兴的事情。

当然,既然《乘风2025》上唱过,《天赐的声音第六季》上也唱过,那就面对着对比的问题。《有歌2024》舞台上,王睿卓带来这首原创歌曲之后,惊艳了不少听众。对于不同歌手的演唱,我个人的听感是,还是黄英唱得更好一些。我感觉,黄英的嗓音,能够驾驭很多民族的唱法。她的这种嗓音,有着中国文化当中独有的“忧郁感”。很多民族歌曲当中,恰好有这种忧郁。

除了《大山》这首歌曲之外,《天赐的声音》第六季的舞台上,还有几首歌曲,也是较为好听的。但是,好听归好听,这档综艺节目当中,观众点评和评委点评环节,似乎成了鸡肋。首期节目当中,这个点评环节,成了全员夸夸团模式。如果都是这个模式的话,那这个环节其实是可以取消掉的。对于节目的观众而言,大家好像不太需要夸夸团们的情绪加持。

关于这一点,很类似武侠剧当中经常搞浪漫抒情一样。港产武侠剧,就比较懂行,他们不抒情,而是把情绪留给观众。咱们内地拍摄的很多武侠剧作品,总是觉得,情绪要渲染出来,得演员帮着角色抒情,得台词上抒情,得音乐上抒情等等。最终造成的结果是,情绪都让剧作自己抒发了,观众们没啥情绪想要抒发了。

同样的道理,放在音乐综艺节目当中,也成立。点赞夸奖的内容,都让点评团和现场的歌手们自己做了,那观众们就没得可做了。在逆反情绪心理作祟的情况之下,观众们反倒是会反感这些夸夸团的模式了。转而,大家向批评进军。比如,《天赐的声音》第六季的首期节目,原本质量不算低,但在豆瓣,却清一色的差评。这就是观众逆反情绪造成的。

《天赐的声音》最早的节目当中,点评团可是见真章的,敢说话的。甚至于,节目当中出现了歌手被批评之后,接受不了,直接怼回去的桥段。这些内容,形成了节目看点。但同时,也形成了争议。浙台以前气度非凡,不怕这类争议。现在好像有点谨小慎微了,怕争议了,怕节目当中出现所谓的“不和谐”了。结果便是,大家和和气气,恩恩爱爱的样子,点评环节成了鸡肋。

对于点评团的嘉宾而言,他们也学会了聪明。这种聪明,很类似黄晓明在《中餐厅》当中学会了油滑一般。黄晓明在曾经的《中餐厅》当中,“我不要你觉得,我要我觉得”,也是霸气全开的。但是,随着争议的出现,黄晓明猛然发现,他不需要真实坦露自己,他只需要表演一个观众喜欢的自己即可。所以,后来的《中餐厅》,黄晓明都是老好人。

同样的事情,也发生在《天赐的声音》当中。点评嘉宾曾经有一说一,好就是好,不好就是不好。结果,说好的时候,歌手的粉丝们来感谢,来感恩。说不好的时候,一群粉丝围攻人家点评嘉宾啊。有些粉丝,已经骂了点评嘉宾好几年了。这种乱象,造成点评嘉宾们学乖了——点赞与表扬,一本万利,何乐不为呢。

如是一来,这个环节就更加鸡肋了。(文/马庆云)

*
*